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饭量大小和寿命相关?美国研究:饭量减少或可

来源:美国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0-17 10:3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1、减肥 3、抗衰老 5、胰腺负担增加 3、脑中风风险增加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 今年1月,《柳叶刀》旗下期刊《eClinicalMedicine》刊发的一项研究,通过对21—50岁人群,进行12%的热

1、减肥

3、抗衰老

5、胰腺负担增加

3、脑中风风险增加

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

今年1月,《柳叶刀》旗下期刊《eClinicalMedicine》刊发的一项研究,通过对21—50岁人群,进行12%的热量控制,结果发现人群的胰岛素抵抗、脂肪瘤、肿瘤标志物等均有所改善。也就是说,管住嘴,可以提高健康水平。

食物进入人体转化成能量,同时也会带来氧自由基。这种自由基无法被及时清除,就会在体内累积,产生氧化应激,从而提高炎症水平的发生。而限制饮食,则可以抑制大量自由基产生,从而减缓炎症反应的作用。

如果适当控制饭量,每天少吃一点,身体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?

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(NIA)科学家茱莉?马蒂森等人进行的多项研究结果分析发现,降低食量,可能实现延年益寿。

[2]《“要想活到老,吃饭七分饱”有科学依据吗?》.中国科普博览.2021-05-06

当然减少食量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达成,可以从每餐开始慢慢变化,例如平日吃一碗饭,可以从减少一勺饭开始,让胃部有一个适应过程,也更容易达成合理食量的目标。

[1]《明明已经饱了,为什么还是忍不住想吃东西?》.生命时报.2021-07-06

2、降低炎症水平

高能量食物只要一两口,很快就满足热量需求,但身体并没有太多的饱腹感,容易造成摄入过多的脂肪、糖分。

健康的膳食应该怎么吃呢?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:

当机体含有过多的氧化物,不仅容易发生炎症,还会诱发蛋白质变性,脂质过氧化,这些变化对细胞和组织而言就是“毒药”,可造成机体内部损伤,从而加速人体衰老风险。

为什么有些人饱了还是会忍不住吃?

在为期20年观察中,控制饮食的猴子死亡率仅13%,而不控制食欲的猴子,死亡率高达37%。

3、实行分餐制

多余的能量消耗不出去怎么办,自然就会在体内堆积,沉淀成脂肪,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肥胖症,从而诱发“三高”问题。

当胃内充满食物,全身血液将会集中到胃部进行消化,那么流向大脑的血液就会随之减少,人就会感觉到疲惫、困顿,同时还可能增加脑中风的风险。

参考资料:



在感觉有七成饱的时候,即已经没有刚开始看到食物时那样馋了,摸摸胃部已经有一定饱腹感,这时候就可以放下筷子了。七分饱所摄入的能量和营养,就已经足够维持日常活动

1、少吃高能量食物

4、预防老年痴呆

过饱会造成胃部体积被撑大,胃部变形,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,这可能影响到心脏供血,从而加重心脏负担。

到了上世纪80年代,研究小组联合以恒河猴(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3%)为对象进行研究,结果发现,每天进食量较少30%的猴子,寿命长达43岁,超过该猴群平均寿命20岁

但“胃”有点喜新厌旧,面对一种食物,吃多两口,开始产生厌倦,就会给大脑一种饱了的信号,但发现有新口味时,比如饭后甜品、零食,大脑就会重启激发,胃部又可以存储新的食物。

在大家看来,是“能吃是福”好,还是“吃要有个度”好?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,饭量的多与少关乎他们的健康。

这种饱了还想吃,很多人以为是“嘴馋”,但其实它也有可能是一种心理欺骗。对食物的渴望是人类的本能,人在进食后,最先“饱”应该是胃,但真正操控的却是嘴巴和大脑。

当进食后,血糖开始上升,大脑以为你“饱了”,但可能这时候“胃”仍有空间。

不要等肚子饿得咕咕叫,或是出现低血糖才吃东西,这个时候容易狼吞虎咽,并摄入比平日更多的食物。

当长期处于饱饿状态,人堆食欲调控就会开始失灵,如果吃得太饱,身体可能会面临以下X种后果:

研究人员分析称,灵长类动物衰老具有可控性,而通过减少饮食,可以提高对机体好的因子,使衰老可控,疾病也相对延迟发病,生物自然更长寿。

文章来源:《美国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mgy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017/1930.html



上一篇:研究显示美国数万个地点或受到有毒化学物质污
下一篇:不光新冠和猴痘,美国赫然发现,生化研究全面

美国研究投稿 | 美国研究编辑部| 美国研究版面费 | 美国研究论文发表 | 美国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美国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